上初一的孙小宝跟风写了不少诗歌,然后到处投稿。
没想到瞎猫撞上死耗子,省里某家诗刊刊登了他的一首诗,被人过度解读,说这是意识流、朦胧派的精品,在省内诗歌爱好者中掀起一丝波澜。
有媒体调查孙小宝的基本情况,发现他就是个乡下小破孩。
一个农村土货都能写诗,说明什么?孙小宝是“少年天才”
,他变成了小名人。
刚成立的南都艺术学院走过场考察了一下,等他读完初一,马上特招他入学,就读戏剧文学专业。
学校招他,其实就是想蹭热度,包装自己的“小天才”
,享受某些好处。
农村小天才和城里小天才,在这个年代,反差感特别强。
改革开放新政策后农村变得更好,甚至出现了“小天才”
,这多正能量啊!
某种意义上说,孙小宝就是当代“祥瑞”
。
上了大学,孙小宝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天才,学习进度一直跟不上,他一度有放弃的想法。
等孙小宝上大二的时候,“少年天才热”
退散,不少人批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并且要求相关单位纠正错误。
迫于压力,上面对各高校、各单位特招的“小天才”
进行考核。
考核的结果是绝大部分“天才”
被清退,只有少数幸运的家伙留了下来。
孙小宝就是其中之一。
他能留下来,靠不是实力,而是运气。
学校只有这么一位“小天才”
,万一被清退了,许多人要跟着倒霉。
怎么办呢?尽量保着他,让他通过考核呗!
为此,管理层特地组织了一个辅导小组,对孙小宝展开填鸭式教学,这才让他过关。
那之后,学校对孙小宝低调处理,不再宣传他。
特别辅导小组继续保留,对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别退学,挺到毕业。
领导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把他留下了,就得让他毕业,要是中途退了,或者达不到毕业的标准,上面会怀疑的。
这一点,学校还是能做到的,甚至不用作弊。
最后两年,孙小宝过得很压抑,在填鸭式学习中熬完了大学生涯,人变得内向、孤僻、自卑,不复往日的意气风发。
毕业典礼后,压抑了许久的孙小宝无比兴奋,为了庆祝自己的新生,人生头一次喝酒,没控制住量,嘎了!
结果被同名的中年社畜夺舍。
全新的孙小宝醒来后,先是了解了一下自己面对的情况。
首先,这是平行时空的1986年,与自己熟悉的1986年有些区别:49年后马上大一统,没有留下什么后患。
那之后的发展脉络大致相同,比如混沌十年、几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等。
现在,港台娱乐没有了,那两个地方一个已经是第一批特区,一个是海防重镇,牢牢守卫着东面海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