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78小说网 www.78xs.cc,慈禧全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爷,你快回府去吧!老爷子不知急成什么样儿了。有话不会到天津再说吗?”

    “嗐,翠喜,你不懂!”载振又愁又急“刚才我是宽你的心,说过几天到天津来看你,其实那一天才能到天津呐?你要知道,我们的行动比谁都不自由,不奉旨不能离京,这个时候,你倒替我想想,我拿什么理由跟上头去说,我要到天津?”

    载振心乱如麻,除了忧急愁烦以外,什么事都不能做。就这时候来了个人,官拜农工部右参议,姓袁名克定,字云台,正是袁世凯嫡出的长子。他是载振的部属,但场面上称“大人”私底下叫“大叔”载振一见是他,愁怀略解,拉着他的手到僻处说话。

    “大叔!”袁克定说:“我父亲已经知道这回事了,有电报来,请王爷跟大叔别着急。风浪虽大,消得很快,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

    “喔,”载振问说:“电报是打给谁的?”

    “打给杨杏丞的。他此刻到中堂那去了,一会儿会来,必有妥当的办法。”

    听得这一说,载振心神略定,愁绪稍减而怒气反增,愤愤地说道:“人心太险!云台,咱们就是红楼梦上的话,‘一荣皆荣,一枯皆枯’。你看见这情形了,只怕对你父亲也还有不利的举动。”

    “是!‘一荣皆荣,一枯皆枯’,我父亲拿王爷跟大叔的事,当自己的事一样。好的是要查的人,都在天津,多少是有把握的。”

    载振让他提醒了,顿时精神一振“不错啊!人都在天津,还怕逃得出你父亲的掌心。”他说:“咱们等杏丞来了好好商量一下,事情要办得干净利落。”

    正说到这里,听差来报:“杨大人到。”接着只见杨士琦步履安闲地踱了进来,见面致礼,换到载振的书房去密谈。

    “请姨奶奶赶紧预备,回头就有人来护送她到天津。可不能修饰,最好乱头粗服。不过,要遮人耳目也难。”杨士琦念了句唐诗:“天生丽质难自弃。”

    载振为之啼笑皆非“这是什么时候,杏丞,”他苦笑着说:“你居然还有开玩笑的心情!”

    “要有开玩笑的心情,才能化险为夷。育公,请你先进去关照姨奶奶,检点随身衣服等在那里,说走就走,片刻不能耽搁。”

    “原就预备好了的。”载振突然想起,大声喊一句:“来人!”

    走来的是个俊俏小厮,是载振的贴身跟班小福,进来先向杨士琦与袁克定请了安,才走到主人面前去听使唤。

    “你进去告诉姨奶奶,别戴首饰,尤其是那只戒指最惹眼。

    你得看着,让她卸下来。”

    “是了!”小福答应着,转身便走。

    “杏丞,我得知道,翠喜到了天津,怎么安顿她?”

    “只有安顿在王益孙那里。”

    “安顿在他那里?”载振不由得心里嘀咕“不能安顿在别处吗?”

    “不能!有移花接木一计在,非王益孙顶个名不可。”

    “真的只是顶个名?”

    这话杨士琦无法回答。“嗐,育公!”他不以为然地:“这时还顾得那许多?”

    “大叔,”袁克定率直地说:“祸水去之唯恐不速,何必自寻烦恼。”

    “好吧。”载振扭过脸去挥一挥手,就象杨翠喜此时在他眼前似的。

    “育公,”杨士琦又说:“醇王跟燮老,当然不能亲自到天津去查,已经派定两个人了。一个是正红旗满洲印务参领恩志,一个是内阁侍读润昌。恩志不必管,润昌那里该打个招呼。能不能赏一张名片,我派人传育公的话,向他致意?”

    “那有什么不能?”说着,载振亲自找出一张名片来,递给杨士琦。

    “还有件事,”杨士琦说:“我是转达那中堂的意思,这一案即使水落石出,尽皆子虚,可是在育公似乎不能没有表示!”

    “表示?”载振愕然:“表示什么?”

    “应该有个闭门思过的表示。”

    载振想了好一会,爽然若失地说:“是要我辞官?”

    “是!差缺都要辞。”

    “这!”载振问道:“老爷子怎么说?”

    “王爷的意思,大叔,”袁克定插嘴:“你该想得到。”

    “有句成语,叫做‘上阵还须父子兵’,”杨士琦紧接着说:

    “育公,试想父子上阵,谁个当先?”

    载振恍然大悟!父子同时被劾,如果不能两全,当然是他退避言路。体会到此,反有如释重负之感!因为他很清楚,是自己“罪孽深重”祸延老父,所以一直不敢回府。如今有此护父之功,稍减不孝之罪,可以少挨多少骂,自然乐从。

    “杏丞,这样办很好。所难者是这个折子的措词,就烦大笔,如何?”

    “理当效劳。”杨士琦安慰地说:“育公,一时顿挫,不必介怀,所谓盘根错节,乃见利器。只要慈眷仍在,必能三两年内复起。”

    “那是以后的话了。”载振泰然地“反正只要把这场风波压下去,无所不可。”

    正红旗满洲印务参领恩志与内阁侍读润昌坐头等火车到天津时,是由北洋衙门派出一名候补知府在迎接。此人名叫世寿,籍隶镶红旗,是润昌同旗的好友。由于恩志与润昌,算是奉醇王载沣及大学士孙家鼐所委任,到天津来私下查访。为了遮人耳目,不便由首府或首县公然迎送,因而特地挑中世寿来负招待的总责。

    下了火车上马车,接到英租界一家字号叫“利顺德”的西式旅馆,住的是每天大洋十六元的特等套房,有卧室,有客厅,有洗澡房。开出窗去,便是公园,轩敞爽朗,比起旧式客栈来,不知高明多少倍。

    但是恩志却住不惯“世大哥,”他说:“两个人占了六间房子,未免太糟踏,再说,这个坐着拉的洋马桶,我也用不惯,一大早起来,非上茅房蹲在那里不可。怎么着,世大哥,换一家吧?”

    世寿与润昌都为之啼笑皆非,但无理由可说,唯有依他,换到日租界旭街乐利馆,才算安顿下来。

    “世大哥,”恩志又发话了:“我有一张名单在这里,劳你驾把地址都写上,再派个听差来,明天领着我跟润二爷一家一家去查。”

    这使世寿与润昌的诧异更甚于他不愿住利顺德,两个人面面相觑,好久说不出话来。

    “怎么着?润二爷,”恩志问道:“我的话说错了?”

    “那里,那里!”润昌急忙分辩:“咱们先吃了饭再说。”

    及至下了馆子,只见润昌不断劝恩志的酒,世寿心里明白,帮着殷勤相劝,毕竟把他灌醉了。等送回旅馆,已经鼾声大作,打雷都惊不醒了。

    “到我屋里坐去!”

    世寿跟着到润昌屋子里,煮茗相对,世寿蹙眉低声,指指间壁:“怎么派了这么一个不懂事的来?”

    “有小醇王那样的主人,就有‘那位’那样的下人。咱们不管他,你说吧,这件公事该怎么办?”

    “润二哥,这趟是好差使,不瞒你说,我也大大地沾了你的光。只要这件案子一了,上头答应派我一个铜元局会办的差使,所以,润二哥你有话尽管说,我一定尽心尽力,替你办到。”

    “你说吧!我又不是不漂亮的人。”

    世寿沉吟了一下回答说:“祸是段香岩闯出来的,他愿意拿一万银子,袁大帅总也要送程仪,听说是四百两一份。润二哥,我沾的光不少了,又是老朋友,我分毫不落,涓滴归公。”

    “那也不必!交情是交情,办事是办事,大家按规矩来,少不得有你一个二八扣。不过,买个窑姐儿一万二千两,莫非我们两个连这个数都不值?”

    “要加个二千两,大概。”

    “不,不!我是作比方。”

    “那么,润二爷,你开个价儿!

    “这可难说了!瞧你的面子,来这个吧!”说着,润昌伸出两个指头。

    “他的也有了?”世寿一指隔室。

    “你不必管他,那归我说话就是。”

    “是!是!”世寿赔笑说道:“润二哥,我不能驳你的老面子,这样吧,我把我那个二八扣省出来,明后天你带一万六千银子回京。间壁那位归你自己安排,我一字不提。”

    润昌盘算了一下,慨然答说:“好吧,世三爷,冲你的面子,就这么说。你也不必给我一万六,一万五就行了!按说,我从京里来,吃的、用的,该替你多捎一点儿,只为走得匆忙,来不及预备,那一千银子就算折干儿。至于那面你戴不戴帽子,就全在你自己了。”

    “不戴帽子,不戴帽子,自己人的事,我还想落后手,那成了什么人了?”世寿紧接着说:“公事呢?润二哥预备怎么办?”

    “怎么都可以。不过,我得跟你说明白,案子里有关系的人,过两天得进一趟京。”

    世寿大吃一惊“怎么?”他问:“还得过堂?”

    “什么过堂?醇王和孙中堂跟大家见个面,随便问几句话,不必慌张,反正凡事有我。”

    “好,好!一切拜托。”世寿想了一会说:“明天上午,我派车来接,请润二爷一个人来好了。”

    到得第二天,恩志宿酲未解,躺在床上起不来,润昌正好单独赴约。

    见面的地方是在一家饭馆里。跑堂的将门帘一掀,只见里面除了主人还有个陌生人在,经世寿引见,才知道就是王锡瑛。

    王锡瑛春风满面,笑起来眼角两道极深的鱼尾纹,正是走桃花运的脸孔。对润昌当然巴结得无微不至,但言不及义,而世寿亦一直等他托词告辞以后,才谈正事。

    “润二哥,你点一点!”世寿将一个鼓起来的红封袋摆在润昌面前,又加一句:“不必客气,点一点的好!”这是笔润昌从未经手过的大款子,自然要作一番检点。一共是十五张银票,每张一千两,丝毫不错。

    “再有东西,请润二哥过目。”

    润昌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的是:“卑职等到津后,即访歌妓杨翠喜一事。”

    “原来是替我们代拟的,复命的公事。”

    “对了,若有不妥,咱们再商量。”

    于是,润昌聚精会神地,一面看一面轻声念道:“当时天津人皆言杨翠喜为王益孙买去。当即面询王益孙,称名王锡瑛,系兵部候补郎中,于二月初十间,在天津荣街买杨李氏养女名翠喜为使女,价三千五百元,并立有字证。再三究问,据王锡瑛称,现在家内服役。”

    念到这里,润昌抬眼问道:“杨翠喜真的在王家?”

    “是的,在王家!”世寿答说:“让王益孙捡了个大便宜。”

    “那。”

    “润二哥,”世寿赶紧拦他的话:“王益孙不是不开窍的人,他已经跟我说过了,另外还有一点小意思。润二哥,看我的面子。”

    润昌不作声了,接着往下看:“又据杨翠喜称,先在天仙茶园唱戏,于二月初间,经过付人梁二生身父母说允,将身卖与王益孙名锡瑛充当使女。复据杨翠喜之父母,并过付人梁二等称:伊养女杨翠喜实在王益孙名锡英家内,现充使女等语。”

    “嗯,嗯!”润昌凝神考虑了一会说:“这话都要他们记清楚,不然,到了京里会露马脚。”

    “当然,当然!”

    “也还得让我见一见。”

    “应该,应该。润二哥,你再往下看。”

    这稿子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是为载振洗刷风流罪过,第二段才是替奕劻澄清受贿十万金一事。润昌离京以前,就曾奉到孙家鼐的指示,父子同案,轻重不同,有无纳贿情事,应当格外细查。所以他觉得不能只凭世寿送来这么一个稿子,轻易上复。

    “我并无他意,只是为了把事情办妥当。”润昌很急切地解释:“案内一干人证,要提进京去面询,这话我已跟老兄说过。杨翠喜跟她的养母,上头不会多问,问到就说得不大对,也还不要紧。至于庆王的这重公案,情形就不同了,一定会问得很仔细,而且虽是商人,到底也是官儿,说一句是一句,一字不符,出入甚大!所以,我想形式一定还是要做。”

    所谓“形式一定要做”意思是必定将有关人证找来问一问。这不过稍为麻烦些,关系不大,只是有件事,不能不弄清楚。

    “润二爷,你要找人来问,是一个人问,还是两个人问?”

    “一个人问如何?两个人问又如何?”

    “如果是润二爷你一个人问,那就没话可说。倘或是跟恩参领一起问,怕他问到不在路上,彼此合不上拢,岂不糟糕?”

    “这没有什么!”润昌答说:“第一,他问得不在路上,只要答的人心有定见,有把握就回答,没有把握就推托,说一声‘不知道’,‘记不得’,‘不清楚’,都无不可!”

    世寿把他的话细细听了一遍,完全领会了,点点头说:

    “好!我会安排。”

    “第二,说到合不上拢,你也可以放心。恩参领那里能提笔?将来禀复,是我主稿,我当然会叫它合上拢。再说,你有现成的稿子在这里,我只按你上面写的去问,答得不错,我就用这个稿子抄一抄,往上一送,怎么会合不上拢?”

    “那就是了!”世寿欣然问说:“你看什么时候找他们来?”

    “明天上午吧!今天我得在恩参领身上下点工夫,能把他说服了,只听不开口,那就最好。”

    回到旅馆,只见恩志穿一件小棉袄,裹着被靠在床栏上。头上扎一块帕子,太阳穴上贴着两小方头痛膏,精神萎顿得很。

    “好家伙!”他一见了润昌的面就说:“那是什么酒?这么厉害!”

    “酒并不厉害,是喝得太多了。”润昌关切地问:“要不要请个大夫来看看?”

    “不必。”恩志答说:“一半是闷得慌,不知道你上那儿去了?公事还没有动手,我又不能出门,就能出门也不知该干什么?”

    听他说得如此无奈,润昌不觉失笑“因此,你只好躺在床上装病玩儿了!来,来,起来!”

    他去掀他的被“洗洗脸吃饭,还得喝一点儿酒,这个名目叫作‘以酒醒酒’。”

    说着,润昌替他叫来四个菜一个汤,另外带一瓶玫瑰露,恩志强打精神,坐下来喝了两口醋椒鱼汤,觉得很受用,胃口慢慢地开了。

    “你别客气,我是吃了饭回来的,陪你坐坐。”润昌问道:

    “你这趟来,醇王是怎么交代你来的?”

    这让恩志很难回答。原来他是醇王府属下的护卫,当差颇为谨慎,载沣特意派了他这个差使,说是“调剂调剂”他。载沣说话,固然辞不达意的时候居多,恩志也太老实了些,连“调剂”二字都不甚明白,只好向同事去请教。

    同事告诉他,这是醇王挑给他一个好差使,此去查案,不管是什么人来接待,必然会送个红包。至于红包的大小,要看他自己的做法。那同事又教他,凡事刁难,让人家觉得他不好对付,自然就会大大的送个红包。

    然而,恩志却又不懂如何刁难,只得抱定宗旨,乱找麻烦,这话自不便对润昌说,但又觉得此人不错,不忍欺他。想来想去,只好说一句老实话。

    “王爷说,这趟派我出来,是‘调剂调剂’我。”

    一听这话,润昌喜在心头,表面上仍旧平静地问:“那么,你老兄打算要个什么数目呢?”

    “我不知道。”恩志答说:“千儿八百的,总该有吧!”

    润昌益喜,也益发冷静,想了好一会说:“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上头派了我这个差使,也是为了调剂调剂我,不过千儿八百不行。”

    “你想要多少呢?”

    “我想要他五千银子,咱们俩对分。”

    恩志大为兴奋,却又迟疑地问道:“行吗?”

    “一定行,也许还能多搂几文。不过,你一切得听我的。”

    “行!”恩志答应着,大大地喝了口酒。

    就这样,轻易地将恩志摆布得服服帖帖。第二天上午,两人由世寿陪着到了商务局,便由润昌一个人出面打交道。

    对方一共三个人,穿的都是便衣,问起来却都有前程。王竹林是三品的候补道,充当商务局总办,亦算管着直隶的一个衙门,所以润昌很客气地请他对坐谈话。

    “竹翁的台甫是?”

    “贤宾。”王竹林答:“圣贤的贤,宾客的宾。”

    “竹翁的本业呢?”

    “做盐。”

    “长芦盐商阔得很。”

    “不,不!”王竹林急忙分辩:“现在大不如前了,糊口而已。”

    “不必客气!”润昌又问:“平时跟段香岩有没有往来?”

    “认识,没有往来。”

    “那么,怎么说你替他筹了十万银子,送庆王作寿礼。”

    “那是那班都老爷,吃饱了饭没事干,瞎造谣言。”王竹林答说:“本局每年的入款不过七千多银子,勉强够开销,那能筹十万银子送人。而况,公费支销,也不是我一个作得主的。”

    “还有谁?”

    “本局的商董一共七个人。”

    “都在这里没有?”

    “商董开会才来,只有一位兼协理的宁世福在这里。”

    “那就请这位宁协理来谈谈。”

    这宁世福捐的是个候补知府,若论官位,比润昌还高,不过既然穿了便衣来,便是自居于商人之列。他的态度很谦恭,而且也会说话,提到十万银子,脸上有极诧异的表情。

    “十万银子?”他说:“不但未见,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也许你不知道。”

    “不会的!王总办遇事都要跟我商量。再说,十万银子,既不是我出,也不是王总办出,那就一定是商家分摊。请润二爷仔细打听,不难水落石出。”

    “是的,我要仔细打听。”

    “喏!”宁世福指着外面说:“刚才那位姓郑的,开着一家银号,专门兑钱,一天进出七八万,是个大买卖。润二爷不妨先问问他。”

    “好!”润昌说道:“我先问句话,福翁,你们在局的商董,可能共同具结。”

    “当然!”宁世福问:“这个结怎么写法?”

    “只说并无为段某某筹措十万金之事,就可以了。”

    “那好!我马上就办。”

    于是,一面由宁世福去具结,一面由润昌找了预先安排好的钱商郑金鼎来问话,答语与王竹林、宁世福所说,大同小异。

    “既无其事,可以不可以具结?”润昌说道:“不是你一个人,天津的大商家共同具个结。”

    “这。”郑金鼎迟疑着,面有难色。

    “可以,可以!”王竹林赶紧接上来说:“我是商务局总董,事情又与我直接有关,我来找各大商家具结。’

    要具结方便得很,商务局平时常为各商家有所呈请,或者办什么报销,刻有一大批图章,盖上就是。麻烦的是案内人证,均须进京,听候面质,其中杨翠喜忽然胆怯,不肯抛头露面,事情成了僵局。

    “不要紧!”世寿向润昌拍胸担保“一定让两位交得了差。”

    “这不是我们交得了差交不了差的事,是她自己的祸福所关。”润昌又说:“照这样子,我们另有件事放不下心了。”

    “请教!”

    “杨翠喜这样子不听话,到得醇王跟孙中堂问的时候,她如果不按商量好的说法说,那漏子就大了!”

    “不会,不会!她不能跟自己过不去。总而言之,两位的差使,打这儿起就算交了!在天津逛逛,乐个一两天,舒舒服服回京。”

    听得这么说,润昌越发放心。回到客栈,取出三千两银票,交到恩志手里,自己实收一万二,还赢得了恩志的连声道谢,自是踌躇满志,得意极了!

    “找点乐子吧?”他向恩志说。

    “都说天津的侯家后,赛似京里的八大胡同。”恩志缩着脖子笑道:“咱们瞧瞧去!”

    “那得人带路。”

    “用不着,用不着!”恩志办事很老实,唯独花街柳巷,内行得很“有人带,就不好玩儿了,自己摸着去才有趣。”

    润昌无可无不可地答应了。走出房门才想起,身上揣着一万多银子的银票去逛窑子,这件事危险得很。万一让剪绺的扒了去,说出来都不会有人相信,若要问到那里来的这么一大笔钱?更是无辞以对。

    “你等等!”润昌回到自己屋子里,打开箱子,将整把银票塞在箱底,只带了百把两银子在身上,但自信到侯家后已是阔客了。

    安步当车,一路问,一路逛,很容易地找到了侯家后,果然热闹非凡,但如说可与八大胡同相提并论,却又未必。

    不过,有一样花样是八大胡同所没有的,有公然聚赌的宝局子。润昌一听“沙啷啷”骰子响,手心就痒了。

    “等一等!”他拉住恩志“等我进去看一看!”

    “算了,算了!”恩志的兴头不在此,不肯进去“已经发了一笔横财了,不会有第二笔。走吧!”

    “不!”润昌抬头一看,对面就是一家妓院,名叫“梨香院”便即用手一指“你先去‘开盘子’,我一会就来。”

    恩志无奈,只好“单嫖”去了。润昌精神抖擞地,昂然直入。初进大厅,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还不了解情形。稍微站一站,就弄清楚了,是一桌宝,两桌牌九,他毫不考虑地,往牌九桌边走去。

    推庄的是个大胖子,穿一件油光闪亮的缎子夹袄,胸前拴一根有小手指这么粗金表链,面前银票、银元一大堆,只是在嚷:“快押、快押,别蘑菇!”

    见此光景,润昌且不出手,看了两把,觉得下门不坏。此念一动,想到那一万两千银子,顿觉胆粗气壮,往口袋大把一兜,将银票都抄在手里,捏紧了往下门一丢,嘴里说一声:

    “春天不开路!”

    这是来了豪客了,大家都抬头来看,润昌声色不动,只望着庄家。

    庄家将银票稍微拨了一下,没有说话,往桌面上撒骰子,是个九点,拿起头一把牌,就往外一翻,漆黑一片,立刻引起一片笑声。“黑鬼子抗洋枪!”上门有人说:“有点子有钱。”

    翻出来是八点,天门两点,下门看牌的那人,不大爽脆,先翻一张,是张长三,再翻一张,是个长二。这下轮到庄家笑了!

    “别吃别!”他说:“有这‘春天不问路’的一注,配过有余。”

    润昌脸上讪讪地,好不得劲,唯有转身就走,想想实在有点不服气,到得梨香院,却又折回客栈,开箱子取了一千两银票再来赌。

    越赌火越大,每到他将近翻本,打算歇手时,必定连输三注,想走不可,送光为止,这样一连回了客栈四次,自己都不大记得输了多少了。

    第五次回客栈,正把箱子来开,听得门口有人在说:“我的老爷子,你倒是怎么回事啊?”

    回身一看是恩志,他在梨香院等得不耐烦,到宝局子又找不到润昌,心里很不放心,才赶了回来,果然把人找到了。

    “我以为出了什么事呢?”恩志看着他的手说:“怎么着,你还要去赌啊?”

    “我再去一趟。”

    “你输了多少了?”

    “我输。”润昌猛然会意,不能说实话“没有输,没有输。就一百两银子,玩了好半天。”

    “没有输就算了。辛辛苦苦来一趟,何苦?”

    润昌不便再坚持,狠一狠心,斩断了想赌的念头,将银票仍旧塞回箱子里。

    到得就寝时,关起房门,细细点数,说来正巧,剩下的不多不少,恰恰三千两正。

    “命也!运也!”润昌反倒睡得着了。

    传询杨翠喜等人的第二天,醇王与孙家鼐便即会衔复奏,一切都如在天津的安排。慈禧太后看完折子,连同载振自请开缺的奏折,一起发交军机。

    奕劻看完,自感欣慰,心里在思量,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载振可望保住原职了。那知瞿鸿玑有不同意见,认为言官固可闻风言事,但不能摭拾浮言浪语,污蔑亲贵,此风不可再长!

    奕劻当然不便为赵启霖说话,只好请旨办理。慈禧太后却深知其中的妙用,乘机要裁抑奕劻的势力,便即说道:“赵启霖除非不处分,要处分就该革职。”

    奕劻不作声,瞿鸿玑答一声:“是!”“先拟旨来看。”

    于是将原折及慈禧太后的意思,告诉了“达拉密”引叙原文,拟成一道上谕:

    “前据御史赵启霖奏参新设疆臣夤缘亲贵一折,当经派令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鼐确查具奏。兹据奏称,派员前往天津详细访查。现据查明杨翠喜实为王益孙即王锡瑛买作使女,现在家服役。王竹林即王贤宾,充商务局总办,与段芝贵并无往来,实无措款十万金之事,调查帐簿,亦无此款,均各取具亲供甘结等语。该御使于亲贵重臣名节所关,并不详加查访,辄以毫无根据之词率行入奏,任意污蔑,实属咎有应得。赵启霖,着即行革职,以示惩儆。朝廷赏罪黜陟,一秉大公,现当时事多艰,方冀博采群言,以通壅蔽,凡有言责诸臣,于用人行政之得失,国防民生之利病,皆当剀切直陈,但不得摭拾浮词,淆乱观听,致启结党倾陷之渐,嗣后如有挟私参劾,肆意诬罔者,一经查出,定予从重惩办。”

    旨稿送到奕劻手里,颇有局促之感。他这个亲王与众不同,别人是袭祖父的余荫,安享尊荣,他是打过滚来的,由疏支的辅国将军、晋贝子、贝勒,而爬到郡王,再进而亲王,什么炎凉世态,险巇人情没有经过?因此,他的长处就在有自知之明,舆论对他们父子的批评,完全明了。上谕煌煌,固然可以遮外省的耳目,但辇毂之下,防民之口,有如防川,必有人为赵启霖大大地不平,而况有岑春煊在,岂能默尔而息?

    看来难安于位了。

    这样一想,决定不顾嫌疑,毅然说道:“子玖,措词太严厉一点,我看要改。”

    瞿鸿玑故意报以苦笑:“我何尝不想改,赵某是我的门生岂有不想回护他之理。无奈面奉懿旨,拿他革职,王爷。”他问:“措词若非如此严厉,这个职怎么革得下来了?”

    “其实革职也重了一点,申饬或者至多让他回原衙门行走,也就是了。”

    “嗐!”瞿鸿玑大不以为然地:“王爷怎么在承旨的时候不说?”

    奕劻语塞,只好将旨稿送了上去。不久,第二次叫起,慈禧太后将载振的奏折发了下来,垂询处置的意见。

    这个奏折是杨士琦手笔,瞿鸿玑事先已经听说,立言有法,是个必蒙嘉慰的奏疏,所以看得很仔细,是一字一句的默念。

    “奴才派出天潢,夙叨门荫,诵诗不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