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78小说网 www.78xs.cc,智囊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遂诛之。

    苏颂迁度支判官,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火,颂不许;州兵欲入救火,亦不许,但令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中汹汹,谓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不动而止。

    译文

    北宋哲宗时,杜-任任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知州。有人在州城角上高高地插了一杆旗,上面写了一些胡言乱语,说什么将有祸变发生,州中民众都大为震动。没多久,州中草料场大白天失火,正是旗上所预言的祸变之一,民众更为恐慌。有人建议大举在城中对造谣作乱之人加以搜捕,杜-笑道:“奸人所设计谋的目的正是如此,企图借着我们搅扰搜捕之机而发起动乱,我们怎能落入他们的圈套中?决不能去那去那样干!”过没多久,抓住了盗匪,供出插旗、放火之事正是坏人兴妖作乱,于是把这些人逮捕杀掉了。

    北宋神宗时,苏颂任度支判官,他送契丹使节回国途中住在恩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宾馆中。宾馆中忽然失火,随从们请求跑出去避火,苏颂不同意,州中驻军想进来救火,他也不允许,只命令宾馆中的守卫士兵加紧扑灭火灾。

    火刚烧起来的时候,州中谣言四起,说是契丹使节发动变乱,来救火的州中驻军也想趁火打劫。全靠着苏颂临危镇静不动才使动乱没有发生。

    文彦博

    文潞公知成都,尝于大雪会客,夜久不罢。从卒有谇语,共拆井亭烧以御寒。军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边批:蔡得做人情。神色自若,饮宴如故。卒气诅,无以为变。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

    (评注:气犹火也,挑之则发,去其薪则自熄,可以弭乱,可以息争。

    苏轼通判密郡。有盗发而未获,安抚使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数十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诬民,强入其家,争斗至杀人,畏罪惊散。民诉于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悍卒闻之,颇用自安,轼徐使人招出戮之。遇事须有此镇定力量,然识不到则力不足。)

    译文

    北宋仁宗时,潞国公文彦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州,曾经在一个大雪天中宴请宾客,夜深了还没有散席。随从的士兵有人大发牢蚤,并且把井亭拆掉烧了避寒。一个军校把这些向文彦博报告了,席上的宾客听后都吓得直打颤。文彦博镇定地说:“天气也确实冷,就让他们把井亭拆了去烤火吧。”说毕神色自若地继续照旧饮酒。随从的士兵们泄了气,再也没有找借口闹事。第二天,文彦博查问清是谁先动手拆井亭,把此人杖责一顿押送走了。

    张辽

    张辽受曹公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火起,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曰:“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即得首谋者,杀之。

    (评注:周亚夫将兵讨七国。军中尝夜惊,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吴汉为大司马,尝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皆还按部。汉乃选精兵夜击,大破之。此皆以静制动之术,然非纪律素严,虽欲不动,不可得也。)

    译文

    大将张辽受曹躁之命驻扎长社县(治所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临出发时,张辽的部队中有人谋反,夜里营中惊乱不止,着起大火,全军都蚤动不安。张辽对身边的将领说:“不要乱动!这不是全营的人都反了,而必定是叛变的人想以此来惑乱人心而已!”他向军营中下达号令:“凡没有参加叛乱者要安稳坐好不要乱动!”张辽率领几十名警卫士兵,站在军营中央巍然屹立。不一会儿功夫,就把带头谋反的人捉住,立即杀掉了。

    薛长孺王-

    薛长孺为汉州通判。戍卒闭营门,放火杀人,谋杀知州、兵马监押。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孺挺身出营,谕之曰:“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事?然不与谋者,各在一边!”于是不敢动,唯本谋者八人突门而出,散于诸县,村野捕获。时谓非长孺则一城之人涂炭矣。铃辖司不敢以闻,遂不及赏。长孺,简肃公之侄也。

    (评注:王忠穆公-知益州,会戊卒有夜焚营、督军校为乱者-潜遣兵环其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令军校指乱卒,得十余人,戮之。及旦,人皆不知也。其为政大体,不为苛察,蜀人爱之。)

    译文

    北宋薛长孺担任汉州(治所在今四川广汉)通判时,驻守的士兵叛乱,把军营门封锁住,在城中放火杀人,还想把知州、兵马监押也杀掉。有人来报告了这些情况,知州、监押都不敢出面制止叛乱。长孺挺身走出营门,向叛乱的士兵讲道:“你们都是有父母、妻子、儿女的人,为什么要干这种事?那么,凡是没有参与谋反的人,立即站在一边不要动!”于是士兵们都站住不敢再动,只有主谋叛变的八个人突破城门而逃跑,分散到州中几个县里,被农村人抓获住了。当时人们都说,要不是薛长孺挺身而出,全城之人就要遭殃了。州中铃辖司的武将怕朝廷追究他们失职之罪,而不敢把这件事向朝中奏报,于是薛长孺也没有受到奖赏。

    薛长孺,就是简肃公薛奎的侄子。

    北宋仁宗时,忠穆公王-任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知州,正碰上驻守的士兵晚上焚烧营房、胁迫军校参加叛乱。王-暗地派兵把军营包围住,向营中下令说:“凡不想参加叛乱者立即将手放在胸前走出营门,概不追究。”于是士兵们都走出来,王融命令军校指出叛乱的士兵,抓出了十几个人,杀掉了。到天明时,城里人都不知道军营发生了哗变。他的治政方针就是要识大体,不过分苛求严查,蜀中人民都很爱戴他。

    霍王元轨

    霍王元轨为定州刺史时,突厥入寇,州人李嘉运与虏通谋。事泄,高宗令元轨穷其党与。元轨曰:“强寇在境,人心不安,若多所逮系,是驱之使叛也。”乃独杀嘉运,余无所问,边批:惩一已足警百。因自劾违制。上览表大悦,谓使者曰:“朕亦悔之。向无王,则失定州矣!”

    译文

    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四个儿子李元轨封霍王,他在担任定州(即今河北定县)刺史时,突厥人入侵,定州人李嘉运与敌人相勾结。此事败露后,唐高宗李治命令李元轨穷究其党羽。李元轨说:“强敌压境,人心不安,如果过多的抓捕人,就会驱使人叛变投敌。”于是,只把李嘉运杀掉,对其余的人不再追查,并因此上表检讨自己违背了圣旨,高宗看过奏表后十分高兴,对使者说:“朕下旨后也后悔了。如果没有霍王这一举措,那么定州现在就丢失了!”

    吕公孺

    吕公孺知永兴军,徙河阳。洛口兵千人,以久役思归,奋斧锸排关,不得入,西走河桥,观听汹汹。诸将请出兵掩击,公孺曰:“此皆亡命,急之变且生。”即乘马东去,遣牙兵数人迎谕之,(边批:最妙。)曰:“妆辈诚劳苦,然岂得擅还之?渡桥,则罪不赦矣!太守在此,愿自首者止道左。”(边批:不渡便宜制。)皆伫立以俟。公孺索倡首者,黥一人,(边批:尤妙。)余复送役所,语其校曰:“若复偃蹇者,斩而后报。”众帖息。

    译文

    北宋神宗时,吕公孺任永兴军知军,他将永兴军治所迁到河阳(在今河南孟县西)。洛口(今河南巩义市北,伊洛河入黄河处)籍的驻军一千人,因服役时间很久想回家,抡起了斧子砍辟城门,没有辟开无法入城,就又向西朝黄河桥涌去,看到的、听到的一片汹汹之势。部将们请求出兵追杀,吕公孺说:“这些人都是不要命的家伙,一激化就会发生叛变。”他立即乘马向东,派几名卫兵迎着洛口兵向他们讲道:“你们诚然很辛苦了,然而怎么能擅自回家走呢?谁要是敢过桥,那就罪不容赦了!吕太守现在就在这里,愿意自首的站到路左边去。”这些人一个个都站到路边等吕公孺发落。吕公孺抓住首犯,将他面上刺字示罚,其余的人仍然送回营中,并告诉军校说:“若再有人违犯军令,你可先斩后报。”众人服服帖帖安定下来。

    廉希宪

    廉希宪为京兆四川宣抚使。浑都海反,西川将纽邻奥鲁官将举兵应之,蒙古八春获之,系其党五十余人于乾州狱,送二人至京兆,请并杀之。希宪谓僚佐曰:“浑都海不能乘势东来,保无他虑。今众志未一,犹怀反侧,彼若见其将校执囚,或别生心,为害不细。可因其惧死,并皆宽释,就发此军余丁往隶八春,上策也。”初八春既执诸校,其军疑惧,骇乱四出,及知诸校获全,纽邻奥鲁官得释,大喜过望,人人感悦。八春果得精骑数千,将与俱西。

    (评注:所以隶八春者,逆知八春力能制之,非漫然纵虎遗患也。八春能死之,希宪能生之,畏感交集,不患不为我用矣!)

    译文

    元世祖中统元年,廉希宪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当时浑都海叛乱,四川将领纽邻奥鲁官准备举兵响应,被蒙古将领八春破获,逮捕了他们同党五十多人下于乾州(治所在今陕西乾县)监狱中,并将首犯二人送至京兆(即今陕西西安),请求把他们都杀掉。廉希宪对幕僚们说:“浑都海未能乘势东来,可保证没有别的意外发生。但现在各地思想混乱不一,还怀有反叛情绪,西川方面如果见他们的将校军官都被抓入牢中,就可能疑惧而叛乱,那样将造成很大危害。现在可乘着他们怕死的心思,把这些将校都赦免释放,就将这支部队留下的人派遣给八春指挥,这才是上策。”

    起初,八春把这些将校军官逮捕后,西川部队士兵疑惧重重。惊骇得四处乱跑,等知道军官们都获得安全,将领纽邻奥鲁官也被释放,都喜出望外,人人感动欢悦。”会果,八春也增加了几千名精锐骑兵,率领着一同向西进军。

    林兴祖

    林兴祖初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蓟,莫不行使。友人虾黠悍蛰,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救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边批:须得实乃服。)又以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边批:若捕之便费力。)兴祖并命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鞫之,狱立具。(边批:若事事推究,辨端既多,反足纾死。)逮捕其党,悉置之法,民赖以安。

    (评注:始以缓而致之,终以速而毙之。除凶恶须得此深心辣手。)

    译文

    元至治进士林兴祖,初任黄岩州同知,经三次调动,任铅山(今属江西)知州。铅山历来有不少制造假钞的人,土豪吴友文是这些人的为首者。这些假钞远远流传到江、淮、燕、蓟等地,没有不流通这些假钞的。吴友文狡诈强悍,依靠造假钱暴富,于是分派一些品行很坏的年轻人到官府各部门担任吏员,探听到有谁要告发他,就先动手把告状人杀害。前前后后杀掉了不少人,抢夺别人的妻子、女儿共十一名充做他的小老婆。民众遭受他们的残害,十几年来都含冤不敢告状。

    林兴祖到任后说:“这一祸害不除,还怎么能救民于水火之中!”立即张榜禁止制造假钞,并且立刻悬赏召人告发,不久有人来举报,他假说事情不确实而把这个人责斥而去,此人又来告,抓住了二个造假钞的人以及贩物罪证,于是这才加以拷问。定案以后,吴友文亲自来官府营救他们,林兴祖下令把他也一并逮捕。很快,来告吴友文的有一百多人,林兴祖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两件罪行加以拷问,官司马上定案。把他的党羽都一一逮捕,全部绳之以法,民众由此得以平安。

    李封

    唐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著此服出入者以为大耻,皆相劝励,无敢犯。赋税常先诸县。竟去官,不捶一人。

    译文

    唐朝的李封在担任延陵县令时,吏员犯了罪,他不施加杖罚,只让他们裹上绿头巾来羞辱他们,按他们所犯罪行的轻重以天数划分档次,日期一满就解下头巾。穿着这样的服饰出来进去者以此为奇耻大辱,都互相劝勉激励,没有人再敢犯罪。赋税常常比其他县先收齐。一直到他离任,没有杖责过一个人。

    耿楚侗

    耿楚侗(定向)官南都。有士人为恶僧侮辱,以告,公白所司治之,其僧逋。公意第迸遂,下令复系籍本寺。士人心不释然,必欲捕而枷之。(边批:士多尚气,我决不可以气佐之。)公晓之曰:“良知何广大,奈何着一破赖和尚往来其中哉!”士人退语人曰:“惩治恶僧,非良知耶?”或以告公,公曰:“此言固是,乃余其难其慎若此,胸中盖三转矣。其一谓志学者,即应犯不较、逆不难,不然落乡人臼矣,此名谊心也。又谓法司用刑,自有条格,如此类法不应枷,此则格式心也。又闻此僧凶恶,虑有意外心虞,故不肯为已甚,此又利害心也。余之良知乃转折如此。”嗣姜宗伯庇所厚善者,处之少平,大腾物议。又承恩寺有僧为礼部枷之致毙,竟构大讼。公闻之,谓李士龙曰:“余前三转折良心不更妙耶?”(边批:唯转折乃成通简。)

    (评注:凡治小人,不可为已甚。天地间有阳必有陰,有君子必有小人,此亦自然之理。能容个人,方成君子。)

    译文

    耿定向,字楚侗,是明嘉靖进士,万历中擢南京右都御史。有一个书生被一个无赖和尚侮辱,书生控告了他。耿楚侗指示有关部门处理,这个无赖和尚逃跑了。耿公的意思,就趁此算是把这个和尚驱逐,不准他再在本地寺内入籍。那个书生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一定要把他抓回来带枷囚禁。耿公向这个书生讲道理说:“我们读书人的良知是何其广博高尚,怎么能让一个无赖和尚搅扰在其中呢!”这个书生退下去后对别人说:“我要求惩治这个无赖和尚,难道不也是有良知吗。”有人把这话告诉了耿公,耿公说:“他的话固然有道理,但我如此慎重而难下决心惩治恶僧,是心中经过再三考虑了。第一,我认为一个有志于做学问的人,就应当受触犯而不计较、遇逆境而不怕难,不然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这是出于珍护名誉的考虑。其次,我认为执法部门用刑,自有其条律,象这样的情况按法律还不应判枷刑,这是出于遵守法律的考虑。再次,我又听说这个和尚很凶恶,我担心那样处理会激起意想不到的祸端,所以不愿意从重处治,这又是出自权衡利害的考虑。我的良知就是如此转折反复斟酌的。”

    后来礼部尚书姜宝因为庇护一个和自己交情好的人,处分时不够公平,引起一片舆论攻击。又承恩寺有个和尚被礼部枷锁致死,竟惹出一场大官司。耿公听说后,对李士龙说:“我以前从良心出发,再三反转考虑而不从重处治恶僧的做法不是更妥当吗?”

    向敏中王旦

    真宗幸澶渊,赐向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行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会大傩,有告禁卒欲依傩为乱者,敏中密麾兵被甲伏底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照旧张乐宴饮。

    旦从幸澶渊。帝闻雍王遇暴疾,命旦驰还东京,权留守事。旦驰至禁城,直入禁中,令人不得传播。及大驾还,旦家子弟皆出郊迎,忽闻后面有驺呵声,回视,乃旦也,皆大惊。

    (评注:西鄙、东京,两人如券。时寇准在澶渊,掷骰饮酒鼾睡,仁宗恃之以安。内外得人,故虏不为害。当有事之日,须得如此静镇。)

    译文

    北宋真宗御驾亲征进驻澶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向大臣向敏中下密诏,将对付西夏国的全权事务都交给他,准许他见机行事,不必奏报。向敏中得到密诏后收藏了起来,依旧象平常一样处理政务。这时正遇上举行大傩(古代举行的一种驱除疫鬼的宗教仪式),有人举报说禁卫军中有士兵打算趁扮演傩戏驱鬼时进行叛乱,向敏中就秘密指挥士兵全付武装埋伏在廊庑下帐幕之中。第二天,把所有的幕僚和部将都召集来,设酒宴阅兵,下令让大傩仪仗进来,先在中门外表演。然后,向敏中把大傩仪仗队召至阶前,他把衣袖一挥,伏乓一跃而出,把扮傩戏的士卒尽都擒下搜查,他们果然怀中都藏着匕首。向敏中命人当场将他们斩杀掉,把尸体拖过一边后,用草灰沙土将庭堂收拾干净,照旧奏乐宴饮。象没发生过事变一样。

    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的王旦随宋真宗御驾亲征至澶州。皇上听说雍王赵元份得了急病,命令王旦飞驰回东京开封,代理雍王的东京留守事宜。李旦急速回到紫禁城,径直入宫中,命令宫中人不得传播他已回京的消息。等宋真宗大驾还都时,王旦家中子弟都到城郊去迎接王旦,忽然听见身后有仪仗喝道之声,回头一看,见是王旦从京城中出来,都大吃一惊。

    乔白岩

    家宰乔公字,正德已卯参理留都兵务。时逆濠声言南下,兵已至安庆。而公日领一老儒与一医士,所至游宴,实以观形势之险要,而外若不以为意者。人以为矫情镇物,有费-、谢安之风。

    (评注:即矫情镇物,亦自难得。胸中若无经纬,如何矫得来、方宸濠反,报至,乔公令尽拘城内江西人,讯之,果得濠所遣谍卒数十人。上驻军南都,公首俘献之。即此已见公一斑矣。)

    译文

    明世宗时,乔字(号白岩)任南京吏部尚书,正德已卯年他参理留都军事指挥。当时反叛的宁王朱宸濠扬言要从江西南下,前军已到达安庆。而乔宇每天只带另一个老年儒生和一个医生,到处游玩饮酒,实际上是在城中形势险要处视察,而不知情的人觉得他一点也不把紧张的军事形势放在心上。人们认为他不喜不忧,稳定人心的作法,大有三国费-、东晋谢安二人的风度。

    韩愈

    韩愈为吏部侍郎。有令吏权势最重,旧常关锁,选人不能见。愈纵之,听其出入,曰:“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见也;如可见,则人不畏之矣。”

    (评注:主人明,不必关锁;主人暗,关锁何益?)

    译文

    唐代韩愈曾任吏部侍郎。吏部的吏员中令史的权势最重,因为是吏部过去常关锁着,等待选补任命的官员不能到吏部来见面。韩愈上任后,将关锁放开,任凭候选官员出入,他说:“人们之所以怕鬼,是因为见不到鬼;如果能够看得见,那么人们就不会怕鬼了。”

    裴晋公

    公在中书,左右忽白以失印。公怡然,戒勿言,方张宴举乐,人不晓其故。夜半宴酣,左右复白印存,公亦不答,极欢而罢。人问其故,公曰:“胥吏辈盗印书券,缓之则复还故处,急之则投水火,不可复得矣!”

    (评注: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

    译文

    唐代晋国公裴度在中书省任职时,一次随从忽然报告说官印丢了。裴公依旧神色怡然,告诫随从们不要声张此事,当时正在举行酒宴歌舞,随从们不晓得他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半夜酒宴正进行到热闹处,随从们又报告说官印又回来了,裴公也不答话,宴饮极欢而散。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裴公说:“书办们偷印去私盖书券,不急着寻找追查的话,就会再放回原处,追得太急的话就会将印销毁掉,再也找不着了!”

    郭子仪

    二条

    汾阳王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持-汲水,役之不异仆隶。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公笑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拜服。

    (评注:德宗以山陵近,禁屠宰。郭子仪之隶人犯禁,金吾将军裴-奏之。或谓曰:“君独不为郭公地乎?”-日:“此乃所以为之地也。郭公望重,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故我发其小过,以明郭公之不足畏,不亦可乎!”若谓者,可谓郭公之益友矣。

    看郭汾阳,觉王翦、萧何家数便小。(边批:萧事见委-部。))

    鱼朝恩陰使人发郭氏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亦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评注:精于黄老之术,虽朝恩亦不得不为盛德所化矣。君子不幸而遇小人,切不可与一般见识。)

    译文

    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的住宅建在京都亲仁里,他的府门经常大开,任凭人们出入并不查问。他属下的将官们出外任藩镇之职来府中辞行,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若正在梳汝,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象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后来有一天,家中子弟们都来劝-郭子仪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子弟们继续劝说,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他们说:“大人功勋显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论贵贱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我们觉得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会这样做。”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我这样做是你们所考虑不到的。而且我们家由公家供给五百匹马的粮草,一千人的伙食费用,位至极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们家筑起高墙、关紧门户,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结怨报复,就会编造我们种种越出臣子本份的罪状,如果有贪功害贤之人从中陷害成功,我们家将九族人都化为齑粉,后悔莫及。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茬口来!”这番话说得子弟们一个个拜服不已。

    唐代宗时,宦官鱼朝恩暗地派人盗挖郭子仪家族的墓地,未能偷到什么东西。郭子仪从驻地泾阳回京朝拜皇上,皇上就盗墓之事向郭子仪表示慰问,郭子仪当即哭着说:“微臣长期领兵在外,未能禁止士兵掘毁别人的坟墓,现在有人盗发微臣祖上的坟墓,这是老天爷对我的惩罚,不能怪别人啊!”鱼朝恩又曾经备下酒宴请郭子仪,有人说这是鱼朝思想害郭子仪,部下们闻说愿意穿着铠甲随从而往。郭子仪不同意,只带着几个家僮前往赴宴。鱼朝恩问道:“为什么随从的车马这样少呀?”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给他,鱼朝恩惶恐害怕地说:“如果不是象您这样贤明的人,能不产生疑虑吗!”

    王阳明

    宁藩既获,圣驾忽复巡游,群奸意叵测,阳明甚忧之。适二中贵至浙省,阳明张宴于镇海楼。酒半,屏人去梯,出书简二箧示之,皆此辈交通逆藩之迹也,尽数与之。二中贵感谢不已。阳明之终免于祸,多得二中贵从中维护之力。脱此时阳明挟以相制,则仇隙深而祸未已矣。

    译文]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反叛的宁王朱宸濠被擒获后,武宗忽然又想以圣驾亲征为名到南方巡行游乐,朝内外的奸人们对此各怀鬼胎,王守仁(后人称阳明先生)对此感到十分忧虑。正好有两个太监来到浙江省,王守仁在镇海楼设宴招待他们,酒宴进行到中途时,王守仁屏去侍从,并让人把楼梯也搬掉,然后拿出两箱信函让他们两个看,都是他们和宁王来往的笔迹,他把书信全部都交还给他们。这两个太监十分感激不尽,王守仁在官场争斗中最终能免祸,多亏了这两个太监从中维护之力。如果在这时候王守仁以这些书信来要挟制裁他们,那么就结下深仇而祸患不止了。

    王璋罗通

    璋,河南人,永乐中为右都御史。时有告周府将为不轨者,上欲及其未发讨之,以问璋。璋曰:“事未有迹,讨之无名。”上曰:“兵贵神速,彼出城,则不可为矣。”璋曰:“以臣之愚,可不烦兵,臣请往任之。”曰:“若用众几何?”曰:“但得御史三四人随行足矣。然须奉敕以臣巡抚其地乃可。”遂命学士草敕,即日起行。黎明,直造王府。周王惊愕,莫知所为,延之别室,问所以来者,曰:“人有告王谋叛,臣是以来!”王惊跪。璋曰:“朝廷已命丘大帅将兵十万将至,臣以王事未有迹,故来先谕。事将若何?”王举家环哭不已。璋曰:“哭亦何益?愿求所以释上疑者。”曰:“愚不知所出,唯公教之。”璋曰:“能以王护卫为献,无事矣。”王从之,乃驰驿以闻。上喜,璋乃出示曰:“护卫军三日不徙者处斩!”不数日而散。

    罗通以御史按蜀,蜀王富甲诸国,出入僭用乘舆仪从。通心欲检制之。一日,王过御史台,公突使入收王所僭卤簿,蜀王气沮。藩、臬俱来见问状,且曰:“闻报王罪且不测,今且奈何?”通曰:“诚然,公等试思之。”诘旦复来,通曰:“易耳,宜密语王,但谓黄屋、左纛故玄元皇帝庙中器,今复还之耳。”玄元皇帝,玄宗幸蜀建祀老子者也。从之,事乃得解,王亦自敛。

    译文

    王璋是河南府(治所即今河南洛阳)人,明成祖永乐年间任右都御史。当时有人告发说开封的周王府将要图谋不轨,皇上打算在周王未起事时就发兵讨伐,征求王璋的意见。王璋说:“造反之事并没有迹象,讨伐他师出无名。”皇上说:“兵贵神速,等到周王的军队出了城,就不好办了。”王璋说:“以臣之愚见,可以不劳用兵,臣请求派往解决此事。”皇上说:“你需要带多少人?”王璋说:“只用三四个御史随行就足够了。可是得有圣旨,派臣为那里的巡抚才可以。”于是明成祖朱棣命令学士起草了敕文,当天就动身。天刚黎明,王璋就径直来到了周王府。周王十分吃惊,不知道他来干什么,把他请到一间密室,问他前来的目的。王璋说:“有人告发王爷造反,臣正为此而来!”周王吓得跪了下来。王璋说:“朝廷已命丘大元帅带十万人马,快要到了。臣觉得所告发王爷之事未有实迹,所以先来告诉一声。此事该如何办呢?”周王全家都围着王璋痛哭不止。王璋说:“哭有什么用呢?请拿出个解除皇上疑虑的办法来。”周王说:“我愚笨得想不出好法子,只盼着王公指教我。”王璋说:“王爷如果能把护卫的部队献出来,就没事了。”周王听从了王璋的建议,王璋派驿站飞驰报给皇上知道,皇上很高兴。王璋这才出示了朝廷任命他为巡抚的敕令,并说:“护卫军中人员三天内不听命转移者,一律处斩!”没几天,周王府的护卫军就遣散完了。

    明景泰年间,罗通以左都御史之衔巡按四川。蜀王的财富超过其他藩王,出入都僭越使用皇帝的銮驾仪仗。罗通心里打算将此事约束一下。一天,蜀王路过省府御史衙门,罗通突然派人没收蜀王所僭用的仪仗,蜀王感到气急败坏。藩、臬两司官员都来问情况,并且说:“听说假若报告了蜀王这一罪过,后果将难以预料,现在该怎么办呢?”罗通说:“的确如此,大家试着想想办法吧。”第二天一早,他们又来了,罗通说:“这好解决。可秘密告诉蜀王,只说黄屋、左纛这些仪仗是过去玄元皇帝庙中的器具,现在是去归还那里的。”玄元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逃奔蜀地时追封给老子李聃的称号。蜀王听从了他的话,此事才算得以解决,蜀王从此自己也收敛了许多。

    吴履叶南岩

    国初,吴履(字德基,兰溪人。)为南康丞。民王琼辉仇里豪罗玉成,执其家人笞辱之。玉成兄子玉汝不胜恚,集少年千余人,围琼辉家,夺之归,缚琼辉,道笞之,濒死,乃释去。琼辉兄弟五人庭诉,断指出血,誓与罗俱死。履念狱成当连千余人,势不便,乃召琼辉,语之曰:“独罗氏围尔家那?”对曰:“千余人。”曰:“千余人皆辱尔耶?”曰:“数人耳。”曰:“汝憾数人,而累千余人,可乎?且众怒难犯,倘不顾死,尽杀尔家,虽尽捕伏法,亦何益于尔?”琼辉悟,顿首唯命。履乃捕笞者四人,于琼辉前杖数十,流血至踵;命罗氏对琼辉引罪拜之,事遂解。

    (评注:此等和事老该做,以所全者大也。)

    叶公南岩刺蒲时,有群斗者诉于州,一人流血被面,经重创,脑几裂,命且尽。公见之恻然,时家有刀疮药,公即起入内,自捣药,令舁至幕廨,委一谨厚廨子及幕官,曰:“宜善视之,勿令伤风。此人死,汝辈责也。”其家人不令前。乃略加审核,收仇家于狱而释其余。一友人问其故,公曰:“凡人争斗无好气,此人不即救,死矣。此人死,即偿命一人,寡人之妻,孤人之子,又干证连系,不止一人破家;此人愈,特一斗殴罪耳。且人情欲讼胜,虽于骨肉,亦甘心焉,吾所以不令其家人相近也。”未几,伤者平而讼遂息。

    (评注:略加调停,遂保全数千人、数千家,岂非大智!)

    译文

    国朝初年,吴履为南康丞。县民王琼辉与同里的富豪罗玉成结下冤仇,他抓住罗玉成家的人鞭打羞辱了一顿带走。罗玉成的哥哥罗玉汝和罗玉成的儿子等人不胜愤怒,集合了一千多名年轻人,围住王琼辉的家,把他们家的人抢回来,又把王琼辉绑住,在半道上把他捶打了个半死,才把他放掉。

    王琼辉兄弟五人告到县衙公堂,当堂砍断手指,立下血誓,定要与罗家人同死。吴履考虑到判此案会牵连一千多人,情势多有不便,于是把王琼辉召来,发话问道:“只有罗家的人围住了你家吗?”王琼辉答道:“有一千多人。”他又问:“这一千多人都辱打了你吗?”王琼辉说:“只有几个人。”吴履劝道:“你恨这几个人而连累一千多人,这样做好吗?而且众怒难犯,如果这一千多人不顾死活,把你全家都杀掉,即使把他们都逮捕法办,又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王琼辉听后醒悟过来,叩头听从吴履的判决。吴履将杖打王琼辉的四个人抓起来,当着王琼辉的面打了几十棍,鲜血一直流到脚后跟;又命令罗家人向王琼辉陪罪下拜。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叶南岩任蒲州知州时,有打群架的人到州里告状。有一个人血流满面,受重伤,脑袋几乎打开花,快死了。叶公见状。心里艰难过,当时他家正好有刀疮药,叶公立即起身回后堂,亲自捣药,命令人把伤者抬到幕宾的一间房子里,交给一个谨慎厚道的衙役和幕僚,对他们说:“你们要好好看护他,不要让他得破伤风。这个人死了,我要追究你们的责任。”伤者的家属也不让进去看,于是将案情略加审问调查,将仇家凶手关到狱中,把其余的人都放了。叶公的一位朋友问他为何这样处理,叶公说:“凡是与人争斗的都怀着怨气,此人若不及时抢救,就会死掉。此人一死,就要有一人偿命,使这些人的妻子成为寡妇,子女成为孤儿,又互相牵连,不止一个人破家。这个人伤好了,就只不过是一件斗殴案件而已。而且人之常情。都想把官司打赢,即使牺牲了自己的至亲骨肉也心甘情愿。因此,我不让他的家属靠近他。”不久,受伤的人痊愈了,一场官司也平息了。

    鞠真卿

    鞠真卿守润州。民有牛殴者,本罪之外,别令先殴者出钱以与后应者。小人靳财,兼以下愤输钱于敌人。其后终日纷争,相视无敢先下手者。

    (评注:金坛王石屏都篥初任建宁令,谒府,府谓曰:“县多‘骡夫’,难治,好为之!”王唯之,然不知“骡夫”何物,讯之,即吴下“打行天罡”之类,大家必畜数人,讼无曲直,挺斗为胜,若小民直气凌之矣。王出示严禁,凡讼有相斗,必恕被打者而加责打人者。民间以打人为戒,骡夫无所用之,期月,此风遂息。此亦鞠公之智也。)

    译文

    鞠真卿担任润州知州时,他规定州中民众凡有斗殴的人,除按斗殴罪处罚外,另外还让先动手的人出钱送给后还手的人。一般人都爱惜钱财,再说把钱送对方也气不过。从此以后,每天虽然仍有许多纷争发生,但双方只瞪着眼争吵,没人敢先下手打人。

    赵豫

    赵豫为松江府太守,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故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来,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譬解,因而息者多矣。此之钩钜致人而自为名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评注:李若谷教一门人云:“清勤和缓”门人曰:“清、勤、和,则既闻命矣,缓安可为也?”李公日:“天下甚事不自忙里错的?”“明日来”一语,不但自不错,并欲救人之错。按是时周侍郎忱为巡抚,凡有经画,必与赵豫议之,意亦取其详审乎?

    陆子静九渊知荆门军,尝夜与僚属坐,吏白老者诉甚急,呼问之,体战言不可解,俾吏状之,谓其子为群卒所杀。陆判“翌日至”僚属怪之,陆曰:“子安知不在?”凌晨追究,其子盖无恙也。此亦能缓之效,然唯能勤而后能缓,不然,则废事耳。)

    译文

    明宣宗时,赵豫担任松江府知府。他一见到来告状的告的不是紧要事,就对告状的说:“明天再来吧!”起初人们对他这种说法都加以嘲笑,因此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民谣。岂不知来告状的人,往往是逞一时的气恼,过了一夜气平了,或者有众人加以解劝,因而许多就停息不再告了,比起那些费尽心机致人以罪而博取个人名声的人来,其用心的善恶真不只有天地之别啊!

    褚国祥

    武进进士褚国祥,为湖州添设贰守,宽平简易,清守不淄。北栅姚姓者,妻以久病亡,其父告婿殴死。公准其词,不发行。下午,命驾北栅,众役不知所之,突入姚姓家,妻尚未殓也,验无殴死状,呼告者薄责而释之。不费一钱而讼已了矣。

    (评注:赵豫以缓,褚国详以捷,其以安民为心一也。)

    译文

    江苏武进进士褚国祥,担任湖州特置州同知之职。他为人宽厚平易简朴,为政廉洁有躁守,不贪贿赂。州内北栅有一个姓姚的,妻子因久病身亡,他的岳父告他是将妻子殴打致死。褚公准了状,但并不审讯。当天下午,命随从跟他到北栅,众衙役不知道褚公的用意,突然闯入姚家,姓姚的妻子还没有殓棺,经尸检没有发现被殴打致死的痕迹,把告状的人叫来数落了一顿让他走了。没有花费一个钱,一场官司处理好了。

    程卓

    休宁程从元卓守嘉兴时,或伪为(亻卒)厅印缗与奸民为市,以充契券之用。流布即广,吏因事觉,视为奇货,谓无真伪,当历加追验,(边批:其言易入。)则所得可裨郡计不少。公曰:“此不过伪造者罪耳,若一一验之,编民并扰。(边批:透顶光明。)吾以安民为先,(边批:要着。)利非所急也。”乃谕民有误买者,许自陈,立与换印。陈者毕至,一郡晏然。

    译文

    南宋休宁人程卓字从元。在他担任嘉兴太守时,有人伪造官府副职衙门的空白公文卖给不法之徒,用来做为契约证券使用。这种东西流传得很广,书吏们办公时发现了这件事,认为是重大问题,要不论真假,都一一追查验看,这样所罚没的钱财可增加地方不少财政收入。程公说:“这不过是伪造者的罪责而已,如果一一追查检验,本地百姓就一齐受到惊扰。我认为还是安定民心更重要,增加收入的事倒在其次。”于是向百姓宣布,凡有误买假文书者,允许自己陈报,并立即给换盖真的官印。凡持假文书者闻讯都自动前来更换,全郡依旧十分平安。

    张文懿公

    宋初,令诸路州军创“天庆观”别号“圣祖殿”张文懿公时为广东路都漕,请曰:“臣所部皆穷困,乞以最上律院改充。”诏许之。仍照诸路委监司守臣,亲择堪为天庆寺院,改额为之,不得因而生事。

    (评注:一转移间,所造福于民多,所造福于国更多。)

    译文

    宋初大中祥符年间,朝廷诏令各路、州、军,都要创建供奉赵氏远祖赵玄朗的天庆观,又称“圣祖殿”文懿公张士逊当时任广东路都漕,他向朝廷请示道:“微臣所负责的各地区都很穷困,请求以当地最好的寺院改建为天庆观。”朝廷下诏批准了。于是他仍照会各路委派当地监司官员,亲自选择可以改为天庆寺院的的地方,将匾额改换而实行,不得借此生事扰乱百姓。

    张永

    张永授芜湖令,芜当孔道,使客厨传日不暇给,民坐困惫。章圣梓宫南(礻府),所过都邑设绮纨帐殿,供器冶金为之。又阉宦厚索赂遗,一不当意,辄辱官司,官司莫敢谁何。永于濒江佛寺,垩其栋宇代帐殿,饰供器箔金以代冶,省费不赀,而调度有方,卒无欢呶于境上者。

    译文

    明嘉靖年间,张永任芜湖县令。芜湖地处交通要道,每天忙着对过往使者客人的招待,给当地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章圣皇太后的棺材运往南方葬于兴献王墓时,所路过的各城邑都用绮罗丝绸装饰了殿堂,供奉使用的器皿都是金制的。送行的太监们又重重地索取贿赂礼品,一有不满意之处,就要羞辱当地官府,当地官府也无敢奈何。

    张永在临江边的一座佛寺中,将殿堂都用白灰粉刷了一遍,所摆设的供器也是用箔金代替金子制品,省去不少费用,而调度安排得很周到,从始至终路过县境之中,没有人挑毛病大吵大闹。

    范希阳

    范希阳为南昌太守。先是府官自王都院作势以来,跪拜俱在级下蓬外,风雨不问。希阳欲复旧制,乃于陈都院初上任时,各官俱聚门将见,希阳且进且顾曰:“诸君今日随我行礼。”进至堂下,竞入蓬内行礼,各官俱随而前,旧制遂复。希阳退至门外,与众宫作礼为别,更不言及前事而散。

    (评注:忍辱居士曰:使希阳于聚门将见时与众参谋,诸人固有和之者,亦必有中沮而称不可者,又必有色沮而不敢前者,如何肯俱随而前?俱随而前者,见希阳之前而已不觉也。又使希阳于出门后庆此礼之得复,诸人必有议其自夸者,更有媒-于各上司者,即抚院闻之,有不快者,如何竟复而上人不知?不知者,希阳行之于卒然,而后人又循之为旧例也。嗟乎!事虽小也,吾固知其人为强毅有识者哉!)

    译文

    明朝范湛,字希阳,曾任南昌府知府。起先的府中官员自江西省王巡抚爱摆威风以来,见巡抚时,行跪拜礼都在台阶下卷棚外,不论刮风下雨都是这样。范湛想恢复旧制度,于是在新任的陈巡抚刚上任时,趁府中的官员们都聚在巡抚门前将要进去拜见时,范湛一边往里走一边回头对众官员说:“诸君今天随着我行礼。”来到大堂前,径直走到卷棚内行礼,其他官员也都随着走上前来,于是恢复了旧时的拜见制度。拜见毕,范湛退到大门外,与众官员行礼告别,对先前的事一句话也没说就走散了。

    牛弘

    奇章公牛弘有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事迎谓曰:“叔射杀牛!”弘直答曰:“可作脯。”

    (评注:冷然一语,扫却妇人将来多少唇舌!睦轮者当以为法。)

    译文

    隋朝奇章郡公牛弘有个弟弟叫牛弼,爱喝酒而且常常酒后闹事。有一次他喝醉后,将牛弘驾车的牛射死了。牛弘回到家,他老婆迎上去告他说:“小叔子把牛射死了!”牛弘直截答道:“那就做成牛肉干吧!”

    明镐

    明镐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并州时,边任多纨绔子弟。镐乃取尤不识者杖之,疲软者皆自解去,遂奏择习事者守堡砦。军行,娼妇多从者,镐欲驱逐,恶伤士卒心。会有忿争杀娼妇者,吏执以白,镐曰:“彼来军中何邪?”纵去不治。娼闻皆走散。

    (评注:不伤士卒心,而令彼自散,以此驭众,何施不可,宁独一事乎?)

    译文

    北宋仁宗时,明镐为龙图阁直学士,任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太原)知州。当时,边境部队的军官中有许多是纨绔子弟。明镐挑那些最不知书明礼者给以杖责处罚,那些软弱无能者都各自解职而去,于是奏请批准选择其中那些熟悉军事的人守卫堡砦。军队行动时,有不少妓女随行,明镐想把她们撵走,又恐怕刺伤士兵的情绪。正好碰上军中有人因忿争把妓女杀死了,吏员把杀人者抓来向明镐报告。明镐说:“她们来军营中干什么呢?”将杀妓女的人放掉不予处治。妓女们听说都赶紧走散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