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78小说网 www.78xs.cc,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酬,就是2×100000×6%,等于一万两千元。

    别看只有12000元,可这是在RMB还没贬值的1983年!

    有一万二,此时都能买一套小四合院,或者买一辆进口摩托车了。

    当然,那只是初步洽谈的方案,实际出书,比他想的更赚钱。

    最终他跟主编敲定的出版方案,是那本诗集的名字,改叫《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这显得更文艺,也更吸引眼球。

    而《强子诗集》则太土了,不够文艺。

    至于定价,一共五十首诗,定价八元一本。

    这价格在这个时代来讲,算比较高的了。

    毕竟字少纸少成本低。

    更让曹志强没想到的是,敲定出版方案后,诗刊杂志社,或者说,是诗刊杂志社背后的作家出版社,出书的效率居然那么高。

    他上午才跟编辑谈好出书方案并签好合同,下午人家就拿到了发行书号,然后当天晚上就开始连夜排版,第三天开始制作印刷,第五天就正式出版上市了。

    前后五天时间完成从洽谈合同到发书上市的整个环节,这发行速度,简直让曹志强惊掉眼球。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不愧是上面有人的作家出版社。

    不愧是文学作品野蛮生长的一九八三年。

    光这出书速度,后世就比不了啊。

    这还是没有电脑打字跟电脑打印的时代,一切都是铅字排版呢。

    如今,这本《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已经正式上市发行了半个来月,但销量却已经破了二十万册。

    就是说,第一期试水销的印刷指标已经销售一空,但各地新华书店还在催促发书,说有太多人想买但买不到。

    据说,因为这本诗集在各地的销售太火爆,印刷厂又开始加印了,而且这次的起印量是一百万册。

    实际上,半个月破二十万册的销量,这已经破了作家出版社发行诗文类刊物的记录。

    所以到现在,这本诗集已经大获成功了。

    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出版社固然赚了大钱,而诗刊杂志社因为有署名参与校对排版,有分成不说,最重要的是赚了名声。

    尤其那位提出跟曹志强玩版税制分成,没把曹志强放跑的余编辑,更是奖励拿到手软。

    曹志强当然更是名利双收。

    不说别的了,就算以后这本书的销量都不增长了,按照之前的稿酬结算方法,他曹志强也能拿到那二十万册的稿酬,也就是九万六千块!

    九万六千块啊,这在如今的1983年,那是个什么概念?

    能吓死人的概念!

    或许正是因为成绩太好,所以今天主编才找到他,不但提前给他发了稿酬,还给他奖励了不少工业卷以及其他相关票证。

    没错,曹志强买收录机的工业卷,都是出版社给他的,是一种特殊奖励,不算在稿酬里。

    要不然,以曹志强如今的工厂收入,他不可能凑够买录音机的工业卷。

    毕竟工业卷,或者叫购货劵这东西,此时是跟你的工资挂钩发放的,目前是每十块钱发一张,发工资的时候一起领取。

    就曹志强如今每月三十元的工资,正常来说每个月也就三张工业卷,他工作还不到三个月,不可能买三百多元的录音机。

    不止如此,主编还对他发出了邀请,邀请他参加即将召开的“青春诗会”。

    除了这些,主编还说,要推荐他进全国作协,成为正式会员。

    他还想调曹志强来当杂志社编辑。

    据说他这种情况,工作调动不麻烦,就算麻烦,也可以曹志强先辞职,再去杂志社上班。

    诗刊杂志社此时可是正经的事业单位,里面的正式编辑都是事业编制。

    在1983年,事业编制已经比工人编制吃香了,而且杂志社编辑的身份,也更体面。

    基本上,像曹志强这种情况,只要他答应,很快就能完成工作调动,不会有任何问题。

    就算工厂真不放人,曹志强也可以先自己强行辞职,再去杂志社应聘,走这么一个过场就行了。

    别以为人家这是忽悠人,其实真不是。

    在1983年,机关编制,或者叫干部编制相对较难进。

    毕竟这个编制要干部身份。

    而这时期能当干部的,要么是军队提干,要么就是老老实实上学,比如有中专毕业生学历,还有大专生及以上的学历。

    但工人跟事业编之间的转化就比较简单了。

    基本上,只要对口单位要你,肯给你相关编制,那就一切没问题,并且对学历要求卡的没那么死。

    比如他前世某个赵姓诗人,笔名什么岛的那个,就是先当建筑工人,后来写诗出名了,就去当了杂志社编辑,成了事业编,再后来又去公司当领导,反正调来调去,编制可以随时变。

    可他再变,也变不成公务员编制,没法成为体制内成员,无他,学历不够,学力不足啊!

    其实他如果不自己作,完全可以过的很滋润,但可惜,成名太早,思想太飘,过于愤世嫉俗,以为自己牛逼了,就对抗那啥,所以就呵呵了。

    话说回来,事业编是真不错,可惜他志不在此,而是有自己的规划。

    或者说,一个事业编的杂志社编辑,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野心了。

    所以,曹志强只是同意填申请进作协,但去诗刊杂志社当编辑的事儿,却委婉拒绝了,只说再考虑考虑。

    这些事儿他跟别人说了么?

    他炫耀了么?

    他骄傲了么?

    完全没有啊!

    他一直都是悄悄的办事儿,从不跟外人说。

    由此证明,他曹志强还是很低调的一个人。

    只不过呢,因为这是曹志强亲自去京城的作家出版社签的合同,不是书信投稿,所以人家给稿费的时候,也不是通过邮政给汇款单,而是直接给银行支票。

    现如今,那张九万六千元的支票,就用一个支票夹装着,放在曹志强的衣兜里呢。

    他要是把那九万六千块的支票拿出来,叁大爷阎埠贵看到了,还不得被吓晕过去啊。

    更不用说,他之前在其他杂志社投的那些短篇小说的稿费,还有科普文章的稿费,如今也陆续回款了。

    这些稿费陆陆续续加起来,尤其是加上科学画报刚给他的那两千多,也总共收获六千多元的稿费了。

    全加起来,都超过十万了。

    在这个万元户就是大款的时代。

    十万元户是什么概念?

    十个万元户加起来的概念!

    好家伙,本来他定了个小目标,还想先当个万元户。

    结果一不小心就跨过了万元户,直接成了十万元户。

    只能说计划不如变化快。

    曹志强呢,也是为了叁大爷好,之前才不说实话,没把那张支票拿出来吓他。

    两千多块的稿酬,就够他惊一阵的了。

    不过话说回来,曹志强也是真没想到,这年头写诗这么赚钱。

    才五十首诗,出了一本书,特么比他之前发的所有其他作品加起来还赚钱。

    他写了那么多作品赚的钱,加起来还不如一本诗集的零头!

    难怪那些八十年代的诗人那么有钱了。

    这年头写诗要是出名了,真不是一般的有钱啊!

    不对,根本原因还是出书,出大热的书。

    因此,跟杂志社投稿是没前途的,哪怕千字一百也没啥意思,最多赚点零花。

    出书赚版税,这才是王道!

    果然,在1983年,要干干净净的赚钱,出书最靠谱!

    所以那本《破碎虚空》,还是要想办法自费出书啊。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