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78小说网 www.78xs.cc,命运攸关的时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圣洁的暗影?要收获,它成熟了吗?绿色的原野啊,越过丛林,牧场是伸向河边吗?它不是膨胀得硕大无朋,形象丰美,顷刻间又全无形态吗?

    但是这个世界对他说来却毫无生气,在热恋的时刻,他的一切都凝聚在这个无限珍爱的倩影上,青春重现的记忆让他魂牵梦萦,心旌摇荡:轻盈与秀美,明净与温柔凝聚于一身,像萨拉弗天使,从浓云深处降临,又仿佛在蔚蓝色的天穹下,馨香的花丛中,一个轻灵的潜影冉冉升起;你看她,这般欢乐自如地舞着,跳着,她妩媚,迷人,是最可爱的人儿。

    你只能和她瞬间相亲,

    拥抱的只是一片幻影,而不是她。

    到内心深处去!你在那里才能找到,

    在那里,她的形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

    一个接一个,十个,百个,千个,

    无尽无休,越越可爱。

    刚刚发过誓,乌尔丽克的倩影又那样性感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描绘出,她如何亲近他,一步步地让他沉浸在幸福中,在最后的吻以后,她又如何在他的双唇上再印下一次“最后的”吻。他陶醉地回忆着那迷人的快乐,这位年迈的诗圣,现在运用最庄严的艺术形式把这种对爱情的虔诚谱写成最纯洁的诗篇,德语和别的语言都曾经有过这类作品:一种追求,激荡在我们纯净的心田上,由于感激,甘心情愿为高贵的人,纯洁的人和陌生的人献身,也分明是为永存的无名者献身一我们把这些称作“虔诚”!灵魂的高峰啊,假如我伫立在它面前,也沾润着它的圣洁。

    这个被遗弃的人恰恰在回味幸福的同时,要忍受眼前诀别的悲哀。一种痛苦迸发了,它几乎破坏了这首杰作肃穆的哀歌意境。这是内心实感的坦率宣泄,多少年来,惟有这次直经历才自发地完成了它的艺术外化。他的悲叹感人至深:

    现在我已远走他方!这一瞬间

    该往何处?

    她使我善良、完美,

    这使我感到沉重,要挣脱它。

    思念在我心中,它油然而生,

    除了无尽的泪水,还能有什么?

    接踵而来的是忧愤的最后呐喊,越来越激昂,几乎到了不能再强烈的地步:忠诚的旅伴,把我留在这儿,让我孤独地留在悬崖边,沼泽里,苔藓上。就这样吧!世界之门已向你敞开,大地广阔无垠,天穹圣洁深邃,去观察,去研究,去归纳,自然的奥秘就会步步揭开。宇宙万物纷纭挥霍,我怎能不在其中迷失?我还是众神的宠儿。他们考验我,赐予我潘多拉之箱注,那里面有无数珍宝,也藏有许多危险。他们逼我亲近那令人羡慕的红唇,他们使我心碎,——带我沉沦。

    这个平素十分克制的人,心中从未腾起过类似的诗句。当他还是个翩翩少年的时候,就懂得隐藏自己的感情,成长为男子汉以后,他也能克制检点,几乎只有在作品的自绘像、隐语和象征性的比照中,才流露出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隐情。而在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时,却第一次将自己的感情一泄无余地注入诗章。五十年来,这个多情善感的人,这个伟大的抒情诗人在内心中也许从未有过像在这一难忘的时刻那样地充满和青春活力,这是他生命史中值得纪念的转折。

    歌德把这首诗也看得十分神秘,认为是命运的特殊恩赐。刚刚回到魏玛家中,着手做其他工作以及处理家庭事务之前,他首先亲自动手誊录这一艺术杰作哀歌的副本。他用了三天的时间,在精选的纸上用端正的大字体,像修道士在他的静修室中所做的那样,它抄写完毕。他对这首诗严守秘密,甚至不让至亲的家属和最值得信赖的友人知道,就把诗稿当作秘密深藏起来。这件事很容易引起外界的非议,为了使消息不被随随便便地传播开去,他甚至自己动手把诗稿装订成册,然后用一根丝带把它捆在羊皮护封里(后来他又改用精美的蓝色亚麻布,今天在歌德一席勒档案馆里还能看到它)。这些日子里,他烦躁易怒,郁郁寡欢。他的结婚计划在家里成了嘲讽的对象,他的儿子对父亲怒气冲天,公开表示反对。他只有在自己的诗句中,才能伫立在心爱的人儿身边。后,那位美丽的波兰女子斯茨玛诺夫斯卡又来看望他,使他重温了在玛丽温泉那些晴朗日子里所曾唤起的感情,到这时,他才愿意开怀畅谈。十月二十七日,他终于把爱克曼请到家中,用庄重严肃的语调向他朗读了这首诗。异常庄重肃穆的气氛说明,他对这首诗有特殊的偏爱。他让仆人在书桌上放两只蜡台,这时爱克曼才恭谨地在烛光前落位,开始读这首哀歌。后来有些人,当然只是最亲密的人,对这首诗才逐渐有所耳闻,因为正如爱克曼所形容的,歌德像守护圣物那样守护着它。随后几个月的时间表明,这首哀歌在歌德的一生中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来这个重返青春的老人的健康状况已日胜一日,但不久后却出现了总崩溃的征象。看上去,他又要再度濒临死亡。他心神不宁地从床上艰难地移步到安乐椅上,又从安乐椅挪回床上。这时儿媳妇正出门旅行,而儿子又满怀愤恨。没有人照顾他,也没有人替这个被抛弃的身染重病的老人出主意、想办法。显然由于得到朋友的通知,歌德最知心的密友策尔特从柏林兼程赶到,他立刻觉察到,歌德的内心在燃烧。他不无惊讶地写道:“我想,他是在热恋,而这场恋爱使他的身心都淹没在青春的所有苦闷和忧烦之中。”为了医治歌德的创伤,他“怀着真切的同情”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朗读这首独特的诗歌,歌德全无倦怠地听着。“这真是奇怪得很,”歌德在健康完全恢复以后写道“你那充满感情,柔情脉脉的声音,使我几番领悟到,我爱得多么深沉,虽然我并不甘心承认这一点。”他接着又写道:“我对这首诗真是爱不释手,而我们又恰好在一起,所以你只得不停地朗读,一直到你完全背会为止。”

    事情就像策尔特所形容的那样“爱情之矛刺中了他,而他又自己治愈了创伤。”人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歌德正是通过这首诗拯救了自己。他终于战胜了痛苦,强压下最后的可悲期待,和心爱的“小女儿”一起过恩爱夫妻生活的幻梦破灭了。他知道他永远不会再去玛丽温泉,也不会再去卡尔温泉,永远不会再在那些无忧无虑的人们游玩嬉戏的场所流连忘返了。这位经受了巨大考验的人断然拒绝了命运的新安排,而在他的生活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含义深远的词:自我完善。他认真地重新投身到他的文学创作上去——这部作品虽已经历了六十个寒暑,却仍然显得破碎、松散。他眼前无力构思新的作品,但是他想至少还可以做些自己旧作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于是签订了文集的合同,争取到了版权专利。刚刚挣脱了一位十九岁少女的情网,他就刻不容缓地把爱情再度奉献给他青年时代的两个最老的伙伴——威廉麦易斯特和浮士德。他精神抖擞地进行写作。在发黄的纸上重温上个世纪订下的写作计划。未满八十岁,威廉麦易斯特的漫游时代就已脱稿,八十一岁高龄时,他又以罕见的勇气开始了他毕生的“主要事业”——浮士德的写作。哀歌是命运的产物,在那些痛苦的日子过去七年以后,他完成了浮士德这部巨著。他怀着与对待哀歌同样的令人肃然起敬的虔诚,也把这部诗稿盖印封存起来,秘而不宣。

    九月五日这一天,他告别了卡尔温泉,告别了爱情。在两种感情领域之间,在最后的追求和最后的舍弃之间,在新生和“自我完善”之间,九月五日是制高点,是难以忘怀的内心巨变的时刻:经过震撼灵魂的倾诉进入永恒的胜境。我们应当纪念这一天,因为从此以后德国诗歌中在情感的官能感受上再也没有如此壮丽、崇高的时刻,可以与歌德这次原发性感情爆发的时刻相提并论,它像一股巨浪,奔腾激荡着冲进这首雄伟的长诗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